<aside> 💡 07/16 – 09/03(8节课)每周日20:00 -22:00(北京时间)

</aside>

<aside> 💡 戈达尔在去年永远离开了我们,他留下的作品仍然让知识界和全球影迷感到费解——他的所有影像都在为一座名为「戈达尔」的迷宫添砖加瓦,而在迷宫的中心是他在90年代所创作的《电影史》——一首堪比天书的蒙太奇之诗,他以私人的视野将时间、历史和影像熔铸一新。三十年来全球观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,这部作品却足以奠定戈达尔进入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史学家行列。

戈达尔的电影史挑战了经典电影史的形式叙事,也摒弃了作为大历史附庸的电影史话,在他看来电影就如同一柄向内翻折的伞,能够重新打开20世纪的历史样态:影像的历史就应由历史的影像讲述,所有人的故事可在普遍化的个体生命中得到表达。本课将试着解读《电影史》这最难解的谜题,并以如下思路进行探究:在标准电影史以外能否设想一种私人的影史?如果我们注定从个人经验出发,那么电影将如何表达又如何成为我们自身的经验?20世纪的电影究竟是经验的赠予者还是剥削者?它将如何处理经验和超验的边界?……

除此之外,本课将从戈达尔从影生涯的创作脉络出发,辅以电影史、思想史、文学、哲学和艺术史等多领域文本加以连缀佐证,最终我们会发现《电影史》这迷宫中的迷宫恰恰是理解戈达尔的阿里阿德涅之线,从中我们可以一窥属于电影的未来。作为简中语境下绝无仅有的理论尝试,希望与同学们一道涉历一次「经验的远航」。

</aside>

第一部分:电影与经验

1·1   “私人”电影史

1·2   影像经验:从陆地到海洋

1·3   电影的航程

「电影发明以来,人类的生命至少比以前延长了三倍。」杨德昌《一一》中的这句台词想必大家并不陌生。这将是本课程追究的起点:电影对现代人真的有经验上的助益吗?影像与观者的生命体验如何桥接转化?这是电影史的第一问,也是解答戈达尔的电影为何一方面总是与真实经验失之交臂,另一方面又极其倚仗经验式的随笔书写的关键。

第一课将回到20世纪早期以回顾电影的前世今生,首先自现代以来欧陆哲学传统中那片名为「经验」的大陆在非理性的湍流中分崩离析,主体不再能同时经历和拥有自身的经验,浮士德和波德莱尔笔下的远航者主宰了19世纪的终极渴望,这一主题最终在本雅明所写的从大战中归来的士兵中达到了顶峰,后者只能寄希望于电影这项发明所带来的“新的、积极的野蛮”;另一方面,图像在机械复制的浪潮中赢得了彻底的自主性,旧世纪基于再现的存在巨链消泯于柏格森图像化的混沌宇宙,电影作为19世纪的发明开启了属于20世纪的“奥德赛”——“奥德赛”并非任何意义上的电影,电影的历史却注定是一出“奥德赛”,因为它讲述了战后一个老兵从海上归乡的故事。第一课着重梳理历史、影像与个体之间的关联,经验和超验之间的界限、历史学家把握影像的方法论,以及在海洋的视域下,拾获对「新浪潮」的一种全新理解。

阅读材料:

1.文献:《阿甘本《幼年与历史:论经验的毁灭》,论「经验毁灭」部分

2.文献:Miriam Bratu Hansen, Cinema and Experience(电影与经验),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,2011。提供deepl的翻译草稿,可以翻阅前言和本雅明相关章节

戈达尔的电影史导论:20世纪的经验与历史 - Google Drive

3.电影:《新浪潮》(1990年)

1_哔哩哔哩_bilibili

640-1.jpeg

第二部分:经验与耗竭

2·1  20世纪的倦怠者